本报讯(郑梦婷 吴思影)近年来,承德避暑山庄以科技赋能文物保护,以文化传承延续民族团结之根,以文旅交融创新发展,推动中华传统文化走向群众、深入人心。
走进避暑山庄胡安娜圣境馆,“山河又怒放”——避暑山庄古建筑数字化修复艺术展呈现在人们面前,充满了古老的图案、流动的线条、古朴精致的亭台楼阁……令人叹为观止。承德市文物局总工程师陈东说,“这些都是用3D打印机搭建的古建筑模型,直观地展现了古建筑的空间、造型和周边环境,受损的古代园林建筑可以复活、重现。”
据悉,避暑山庄古建筑数字化修复艺术展由承德市文物局和美术学院主办,选取避暑山庄经典的园林和具有代表性的寺庙进行修复和展示,让艺术再现避暑山庄的繁华,展示避暑山庄的传统文化和历史价值。
“除了用3D打印技术复原建筑模型,我们的复原成果还包括虚拟建模、国画创作、动态视频等。,立体、多方位地展示了园内的景观和植物。”陈东介绍,为加强对避暑山庄原始历史和文化遗产的研究,承德市文物局和美术学院联合成立了避暑山庄数字化修复课题组。历时8年,完成了青树山亭、梨花伴月、秀栖堂、尤勇寺等17处园林遗址的数字化修复,以及清代假山、桥门、写实山水画三项专题研究。其他古建筑和园林的修复工作正在进行中。
“活”的历史文化资源更有魅力,“烧”的传统文化精神更有感染力。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数字资源,不仅为保护遗产提供了新的可能,也有助于进一步释放文化资源的价值。
在避暑山庄博物馆里,互动展览“魔法墙”向观众讲述了“生命”和“活力”的文化传说。
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副馆长杨海霞介绍,2021年11月,互动展览“魔法墙”正式启动。“魔墙”位于西馆视听室。借助高分辨率显示技术和高精度多点触控技术,将“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工程”的成果以图文内容和文物三维模型的形式展示出来。观众只需设置“寻找”、“放大镜”、“喜欢”,就能实现互动体验。
据了解,近年来,避暑山庄博物馆实施了“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工程”,旨在建立数字化资源库,对馆藏珍贵文物进行数字化保护,通过数字化展示等手段,提高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和展示水平。杨海霞说,“到目前为止,避暑山庄博物馆已经完成了187件三维文物的三维模型和28件书画文物的高清数据的采集和制作。”
近年来,文物保护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的交融得到了业界和游客的认可。“我们大力争取实施全系统的安检系统和避暑山庄及周边寺庙的智慧景区建设,与故宫博物院等高水平的文博机构合作,大力推进文物资源数字化,开展‘智慧山庄’建设。”承德市文物局局长王荣昌表示,将对承德文化遗产研究院的研究成果进行转化和利用,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挖掘和展示,以实际行动向世界讲述中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