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雄峙,万木葱茏;渤海潮涌,千帆竞发。
7月的唐山,一派火热景象——“深水大港”船来船往,机器人“兵团”整装待发,南湖交响乐飞歌唱响……
唐山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切关怀、寄予厚望的英雄城市。
2010年7月,习近平同志到唐山视察,作出“努力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的重要指示。2016年7月28日,在唐山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40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唐山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唐山按照“三个努力建成”目标,再接再厉、不懈努力,全面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争取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走在前列,使这座英雄城市再创辉煌。
温暖的回忆,巨大的鼓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定信心、砥砺前行,唐山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迈上5000亿元、6000亿元、7000亿元、8000亿元台阶,跻身国内先进地区行列。
特别是近年来,唐山市落细落实国家发改委《支持唐山高质量发展总体方案》,全力打造“新工业、大港口、高科技”三大支柱,统筹推进“新平台、新产业、新家园、新生活”四方联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唐山篇章。
日前,唐山港京唐港区51号、52号散货泊位工程项目获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批复。据了解,作为唐山港京唐港区建港以来首个30万吨级泊位项目,该项目已被列入国家《“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成为国家重大工程。
港口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近年来,唐山全面推进大港口建设,如今已经形成“一港(唐山港)三区(曹妃甸港区、京唐港区、丰南港区)”格局,成为我国重要的铁矿石接卸港、钢材输出港、煤炭输出港、油气能源进口基地及储备中心。
机声隆隆,推土机和自卸车往来穿梭……7月20日,唐山港曹妃甸港区6号泊位建设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据工程建设方华能曹妃甸港口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6号泊位将建设曹妃甸港区4个煤炭码头中唯一具备上水功能的专业化煤炭码头,目前工程已完成地基处理等工作,预计2025年下半年全面建成投产。
重大项目加速推进,推动码头向专业化、深水化、现代化挺进,货物吸附能力持续增强,港区吞吐量不断攀升。2023年,唐山港货物吞吐量达8.42亿吨,成功跻身8亿吨大港行列,稳居世界港口第二。今年上半年,唐山港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43033万吨,同比增长3.54%。
“大港口”带来大开放。目前,唐山已与世界上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实现通航,7条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实现对日韩10个基本港和日本26个偏港的全覆盖。
去年4月,唐山市启动全省首个RCEP实施示范区,在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曹妃甸片区全面构建开放平台体系,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格局。今年一季度,唐山对RCEP成员国实现外贸进出口177.3亿元,占全市外贸总量的42.1%。
近日,河钢浦项汽车板有限公司生产的GA(锌铁合金)汽车板进入全球著名汽车厂商产业链。这是河钢集团、韩国浦项控股两大钢企强强联合的新成果。
变“港口流量”为“经济增量”。近年来,唐山市与韩国首尔、浦项等城市,在经贸科技、文化旅游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河北华通线缆集团等8家唐山企业在韩国开办企业,304家唐山企业与韩国开展贸易合作,27家韩国企业在唐山投资,唐山对东北亚地区的吸引力日益增强。
高新区日本装备制造产业园、曹妃甸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海港经济开发区中东欧产业园、乐亭经济开发区拉美产业园、开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日资产业园、滦州经济开发区台资产业园……如今,6个国外(境外)合作产业园正不断加强与东北亚地区在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合作。
唐山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在唐山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0家,合同外资额23137万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额1932万美元。
6月30日,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这是全球首个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
在这个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中,津西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热轧钢板桩参与了深中通道东人工岛的临时堰筑段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千余根“津西造”热轧钢板桩围成坚实屏障,挡住泥沙和海水,提供作业保障,被誉为“定海神桩”。
作为唐山市重点传统产业,钢铁产业为该市贡献着60%左右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和20%以上的税收。为加快建设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唐山市着力推动传统产业迭代升级,加速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以钢铁为代表的传统优势产业不断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目前,唐山钢铁产业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提升到40%;全市钢铁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100%;所有钢铁企业全部上“云”。
智能人脸识别解锁、空调远程温度调节、智慧人机交互终端、手机无线充电……当地时间6月18日,“唐山造”新能源轻轨列车在阿根廷胡胡伊省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一系列“黑科技”随之惊艳亮相。
以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切入点,唐山市以数智化转型赋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智能轨道交通装备、机器人、智能印刷机械、海工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等领域初步形成区域特色和竞争实力。
机械臂来回飞舞,焊接处火花四溅……7月22日,在唐山百川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内,一派繁忙的生产加工景象。工作人员介绍,自今年1月2日共享工厂正式启动以来,这样的繁忙已是常态。
让无形创意变成有形产品,唐山市依托百川集团优势资源打造共享工厂,一站式满足机器人中小企业在技术、采购、设备、仓储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面向京津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提供共享服务。目前,共享工厂拥有软硬件设备800台套,研发及生产专业人员1000余人,具备年产机器人产品2000台套的生产能力,已与80余家企业签订合同110余单,产值达6000余万元,预计2024年全年可实现产值2亿元以上。
如今,在百川智能所在的唐山高新区,已形成涵盖机器人整机制造、机器人系统集成、传感器及关键部件制造、工业自动化设备生产和机器人配套服务的全链条产业集群,“机器人+”广泛应用于钢铁冶金、船舶制造、轨道交通、教育医疗等场景。
以“新”提“质”,以“质”促“新”。2023年以来,唐山市以提高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产业链条聚集度为重点,深入实施工业强企“1+1+N”行动,即推动每一家规上制造业企业至少实施一个强链补链延链项目,从产业升级、开放合作、创新驱动、智能融合、绿色低碳、企业能级、质量安全、人才培养等N个维度全面提升,全力打造铁基新材料、新化工、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新万亿级产业。今年一季度,全市新兴产业增加值145.3亿元,累计增长11.3%。
日前,首钢京唐公司钢轧部多模式全连续铸轧生产线(MCCR生产线)成功轧制出0.75毫米超薄规格产品,突破了该生产线0.8毫米的设计极限。依托这条生产线,首钢京唐公司完成了以精品板材生产为核心的产业转型,形成新质生产力。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企业,首钢京唐公司搬迁至唐山曹妃甸以来,迅速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华润二期、华电煤码头三期先期工程、中铁十六局高端装备制造基地等一批优质项目相继落户唐山。
高质量京津产业项目的转移,有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以京冀曹妃甸和津冀(芦台·汉沽)两大协同发展示范区为龙头,高新区京唐智慧港、玉田中华老字号产业园、乐亭经济开发区建筑支护装备产业基地等为特色承载平台,唐山全力打造京津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努力建设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
去年3月,国家发改委制发《支持唐山高质量发展总体方案》后,唐山市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迈开两条腿、对接各部委,全域对接、主动争取承接京津央企、国企、民企板块疏解和产业转移,吸引京津优质资源要素向唐山辐射转移。2023年,唐山市引进央企子公司43家,实施亿元以上京津合作项目386个,完成投资超400亿元。
区域协同发展,人才战略先行。近年来,唐山市拓渠道、搭平台、优环境,加大柔性引智力度,越来越多京津高端人才来唐山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
“柔性引智打破户籍、档案、人事关系等限制,采取兼职、客座、顾问、定期服务、合作开发等灵活开放的形式,推动全市产业与高端人才的双向奔赴。”唐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郑建民说。
为此,唐山市不断迭代升级支持政策,在此前“凤凰英才计划”基础上,今年又出台凤凰英才政策5.0版,构建“人才+产业+平台+项目”引才新体系。据介绍,2020年以来,唐山市累计柔性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265人,签约智力技术项目352项。
6月25日,京唐城际铁路北京城市副中心段运潮减河隧道顺利贯通,为全线开通运营奠定坚实基础。全线贯通后的京唐城际铁路,从唐山站可直达北京城市副中心站。
“轨道上的京津冀”日益完善,资源要素加速流通共享。依托交通“硬联通”,唐山市积极构筑“软联通”,在共建共享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协同发展惠民红利不断释放。
4月11日,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蔡晓凌到唐山市工人医院坐诊的日子。一大早,她便乘上了从北京开往唐山的G8801次高铁。这天,她接受了15名唐山患者的预约挂号。
去年4月6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唐山市工人医院学科区域协作中心正式揭牌,两家医院合作共建血液科、内分泌科等5个学科。一年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共派出102名专家到唐山市工人医院坐诊门诊、参加义诊,服务患者近4000人次。
为让更多患者在家门口看上北京名医,唐山市积极承接首都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携手推进医联体建设,共建唐山区域分中心和重点专科,开通唐山与京津等地医疗机构的“疑难重症远程会诊平台”,完善与京津医疗机构的远程会诊转诊机制,常态化运行疑难重症医疗援助体系,初步实现“患者大病不出市、疑难重症有救治”。
自2023年4月1日起,唐山市全面取消京津冀异地就医医保备案,实现京津冀异地就医“同城待遇”。目前,唐山市已有25家医院与京津373家医院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互认检验项目达50项;30家医院与京津208家医院实现医学影像质量共享。
与此同时,唐山市积极引进京津高端教育资源,借力打造教育发展高地。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先后在唐山建立研究院,深化“京津研发、唐山转化”,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唐山分园揭牌,北京交通大学唐山研究院三期竣工,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不断加强;组建“京津唐基础教育联合体”,唐山市中小学与北京、天津优质中小学通过合作办学、结成联盟校或友好校、教师培训和同课异构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让更多的唐山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京津优质教育资源。
“找呀找呀找朋友,你是我的好朋友……”7月21日,在唐山迁安市协和源颐养中心,来自北京市的86岁老人翟有珍在护理员的陪伴下一边哼着儿歌一边学做手指操。
“这里环境好,服务好,我真活成了‘老小孩’。”翟有珍说,北京到唐山交通便捷,子女探望方便,让她感觉“离京未离家”。
“不是京津住不起,而是唐山更有性价比。”以打造京津冀区域生命健康和养老服务的新高地、京津冀康养运动休闲旅游基地为目标,唐山市主动对接京津养老服务需求,2023年6月与北京市民政局签订了《推进两地养老服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实现京唐两地养老服务政策叠加,打通了养老机构等级评定、老人能力评估结果互认、住院异地结算等方面政策堵点。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已有529名京津老人入住唐山市养老机构。